中国二代“坏账银行”将问世
中国政府正在批准成立第二批“坏账银行”,并且这次是在省级层面。目前中国正在缓慢推进金融去监管化。这一次成立坏账银行,旨在防范逐步放松利率管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副作用。一个副作用是资金成本可能上升,这将给目前资金紧绌的中国企业带来压力。另外,以前无需担心资产负债管理的中资银行今后也有可能出现问题。
还有一个目的是应对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刺激计划所产生的新一轮坏账。
这项规模在1.1万亿元人民币到4万亿元之间(视计算方式而定)的刺激计划导致水泥、钢铁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催生了许多可行性堪疑的基础设施项目,促使许多城镇建设了大量未来有一天可能需要、但现在还消化不了的公寓楼。
面对坏账将不断增加的前景,中国采取的还是老办法——将债务“社会化”,也就是创建一批新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收银行的问题贷款,在这个过程中,购买问题贷款的价格不透明,所使用资金的最终来源也不明朗。
常用的方法并不涉及实际资金转移,而是将资产从一家国有实体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到另一家国有实体。像这样的资产转移手段,还有其他金融戏法,中国还能玩多久,仍然有待观察。
失之草率的债务处理方法
在中国,不论是贷款方还是政府,通常都以一种草率的方式来处理债务。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日益与世界其他地区融合,资本管制缓慢解除,人民币争夺储备货币地位(北京方面的意愿),这种态度必须改变。
虽然贷款在中国不再带有政治色彩,但坏账处置始终极具政治性。人们希望,最新一轮问题贷款能够以更加商业化的方法处置。
正在创办的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江苏省,离上海不远。江苏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因为深陷困境的造船业和光伏产业有很多公司都位于江苏。比如说,几个月之前,中国数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地方分行就宣布江苏尚德(Suntech)违约,尚德一度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债权人希望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提供资金支持,维持尚德在江苏无锡主要工厂的就业岗位。
批准在省一级创建坏账银行也是中央和地方持续调整金融关系的一部分。中央政府一直在寻求降低地方政府对大银行地方分行的影响。一家在中国颇有关系的本土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说:“但现在中央政府也深知,一旦出现问题债务,就需要地方政府来执行地方法院的判决。”
延长期限、走走形式
十年前,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准备上市,中国为此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即坏账银行,用于接收四大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贷款。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由财政部发债筹集,并可能已以中国方式(修改条款、延长期限和做做样子)如数偿还,当然也可能没有还完。
成立这些机构的初衷是清理坏账,然后就让它们退出舞台,然而,这些机构却有了自己的生命,逐渐发展成羽翼丰满的金融公司。为接收中国建设银行(CCB)坏账而成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Cinda)现在正准备上市(很可能在11月),接收中国工商银行(ICBC)坏账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Huarong)也将于明年上市。
信达等机构的外国投资者表示,第一代资产管理公司基本上已经对不良贷款游戏不再感兴趣。这个过程政治性太强,也太困难。
与此同时,外国投资公司正在准备竞标这类资产。他们认为,房地产贷款的危险性,远低于流向产能过剩行业(水泥、钢铁、太阳能、海运)以及还没有深度整合的行业(中国真的需要169家汽车生产企业?)的贷款。但到底是有关系者还是值得扶持者会得到资助,还有待于观察。
这番拼抢应该很有趣,但或许还是远观为好。
http://lb0398.com/kun/9396870.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