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回复: 0

“挑刺工”走红 考评制度“尴尬”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3 1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以来,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丹棱县纪委书记骆仕明透露,像李开鹏这样的“挑刺工”,他们“秘密”选聘了40人。“这是一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名单,即使‘单上有名’的人,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挑刺工。” (5月19日 《华西都市报》)
  “挑刺工”抓拍,其实不过是纪委暗访的“升级版”,只不过是加入更“入戏”的“群众演员”,技术手段愈发先进而已。然而,即使是这点颇具炒冷饭色彩的创新,居然“挑”出干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机关效能满意度测评飙升的效果。我们在为“挑刺工”走红击掌叫好的同时,更该反思干部考核制度为何绵软无力?
  事实上,“挑刺工”走红是干部考评制度的尴尬。想想看,为何干部怕“挑刺工”偷拍,而可以对群众横眉立目?就是因为群众手中没有“表决器”。如果机关单位能够像银行、大型商场等服务机构一样,让服务对象来评价工作人员的表现,并与工资、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机关干部的作风又何须“挑刺工”来促进?
  其实,用“挑刺工”倒逼干部主动作为,并非常规手段,更难常态长效。毕竟,即使挑刺程序设计的再周密,也不过是用“偶遇”监管常态,不可能做到“全天候”监督,必然会有漏网之鱼。更何况,“挑刺工”即使演绎到“戏霸”的程度,仅靠拎包偷拍几个老“桥段”,也很难不让机关干部“习惯成自然”。
  近年来,为促进干部作风改建,纪委暗访从未停歇过。但每次治庸“风暴”之后,却往往都又迎来作风的反弹。这里面肯定有是四风的顽固性的因素,但更多是干部考评制度的缺位。试想,如果每一个前来办事的群众,都有对机关干部的评判权,即使不偷拍机关干部服务会不会升级?当然,丹棱县“挑刺”的战果,笔者还是肯定的,只是要让作风建设常态长效,还需考评制度护航。(薛家明)
   
   
   
   
   
   
   榛戞矙鐩掑瓙       http://www.heishabox.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