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0|回复: 0

下个 月我D最艰难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昨天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个 月我D最艰难 2013-9-28
  下个月我的最艰难,就是希望国家改个名字。
  现在的国名叫 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将国家改名为 中华人民“观象玩辞”创新国,或者叫 中华人民“观象玩辞”共和国。
  《易经 系辞》说“创造就在于 观象玩辞”。中华人民“观象玩辞”创新国,里面似乎有重复的表述,感觉还是用后一个更合适。
  大家都听说过“中国文化能拯救世界”,可是,现在谁也不相信“中国文化能拯救世界”。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中国文化首先没有能够拯救咱们中国人。
  只要将国名更换几个字,就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嬗变功效。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上医即是国家的管理者。管理国家的方法,就在于“观象玩辞”。
  天涯er都可谓是中医。天涯er写文章,也在于“观象玩辞”。天涯er希望通过自己的帖子医治社会,促进社会改恶向善,最终实现国富民强和世界大同。
  白大褂都可以称为下医。白大褂看病,其实也在于“观象玩辞”。
  观象玩辞,即是观察现象、把玩语言。
  观象玩辞,首先肚子里面要有辞,其次要善于寻幽探微地观,继而把玩出精彩,把玩出奇妙。
  肚子里面穷山恶水无辞可玩,不论位居哪一医,都必定是 医将不医。
  “中国文化能拯救世界”所言的“中国文化”显然不是指中国当代文化,而是指中国古典文化。“中国文化能拯救世界”意思是说“掌握了中国古典文化 并且善于 观象玩辞的人能够拯救世界”。
  “观林林总总的当代现象,善于把玩‘古’辞”者 真能够拯救世界吗?
  欲知个中奥妙,且看下文分解。
  中国可用这项高科技轻松赚取10万亿美元外汇 2013-9-9
  台湾人倪海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中医院。倪海厦懂西医,也懂中医。临床上,他几乎是采用纯中医,常常“一剂知,二剂已”,得心应手,救人无数,被誉为“美国人最后的希望”。他痛斥欧美的医生谋财害命,丧尽天良。他痛恨大陆的中医院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中医之名而行西医之实。他揭露说,那些做广告的医院绝不是好医院,好医院不需要做广告。他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古学是研究人的,研究人的学问应该称为“科学”;西方学问重在研究身外之物,只能称为“科技”。
  (按倪的说法,本文标题中的“高科技”应该改为“科学”才合适)
  科学是人类的主干。没有这个科学,人类就会乱套。
  科技是枝杈。重科技而轻科学,生产的所谓财富,大多数被浪费掉了。
  (为什么科技越是进步,人们却活得越累?倪海厦一语中的啊)
  倪海厦说,我收治一个得了血癌的牙医,在美国只收他1250美金,四星期治好,治一心肌梗塞教授,只收他3500美金,许多美国人都说太便宜了。我总想医者父母心,不愿提高价钱,反而是许多中国人说我收费太贵。他们吃西药一辈子都愿意,吃我的中药几天就能治好,你说中国人贱不贱?!钱被砍了两刀居然还叫好。
  《大学 中庸》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大陆在崇洋媚外之时,倪海厦却是躲进小楼“崇中迷古”,将大陆老祖宗的“明德”修明心中,继而广亲欧美之民,帮助他们还复健康,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都远耀同道,被欧美各界刮目相看。
  中医是读古验古的行业。古书读不好,医术不可能高。倪海厦说,数十年来除了门诊,自己从不参加任何的社交活动,所有时间都用于读古书、品古方。
  《论语》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倪海厦可谓是为这句哲语下了个很好的注脚。
  中国大陆只要有上千个倪海厦走出国门到欧美行医,不要十年,就可轻松赚得10万亿美金的外汇。
  可惜中国大陆却派不出倪海厦这样的人。
  私塾年代,中国每个村庄都有几位优秀中医。他们的医术都远远超过倪海厦。现在呢,别说一个村庄,即使是数千万人口的大省也难以出一个。
  这都是教育的国进民退惹的祸。
  中国先学绝对不会不知道一个教师可以教几十个孩子,可过去有条件的,一个教师就教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一对一”的奢侈模式,才造就了数不清的能挑大梁的中医名家。
  私塾模式可谓是高投入的人海战术。
  正是因为这种模式,造就了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化。也正是这种模式,使博大精深代代延续。
  要想复祖宗之玄德,振华夏之天声,必须回归人海战术。
  人海战术不只能再奏大汉之绝响,更能让中国有志青年人人有岗可上,而且一辈子不失业。
  【转载分享】男女俩老师合上一节课,效率高5倍
  每每有读中国书拔尖的人,媒体报道刊载时,常常都冠之为“××大师”。现在,媒体要找一个中国文化的大师越来越难了,一个个不由自主患上了“大师饥渴症”。
  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女士曾经沉痛宣布说“中国已经告别了大师年代”。
  中国为什么越来越难产大师?
  大师靠教育。
  大智兴邦,只因集众思;大愚误国,只因好自用。每年的两会都聚集了全国各界的精英,商讨民生问题。可年年研究,年年探讨,冒出来的问题仍然像割韭菜那样,越割越多。
  民生三大问题指“教育、医疗、住房”。教育排在民生问题的首位。为什么将教育排在首位呢?
  这要提到中国文化的使命。中国文化分两块,一块是心学,一块是身学。诗词歌赋,包括儒道,都属于心学范畴;《黄帝内经》《伤寒论》都属于身学范畴。心学“可以让人不生心病”,身学“可以让人不生身病”。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可以让人既不生心病,也不生身病”。
  儒家直面人生,道家简化人生,佛家否定人生。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位列首位。修身,目标是修得自己不生心病、不生身病。“有是体乃有是用”,心中有让自己不生心病、不生身病的文“体”,将来才有让自己不生心病、不生身病的实际运“用”。
  传统教育要求不止培养寥若辰星的大师,而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成为大师。可现在的施教模式和施教内容,要想造就一个大师都难上加难。难怪媒体的大师饥渴愈来越严重。
  如何造就大师?看看天、看看地就知道。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不生。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每天就这么晃来晃去,好像无所作为,其实无所不为。传统培养大师都得力于“太阳照地球”。
  书本是太阳,孩子是地球。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孩子有个“最高强的模仿能力”,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孩子出生后,哪个带他,他就说哪个的话,而且一腔一调都如同“录音”般。录音也就是最顶级的模仿。孩子录音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到十二三岁基本消失。0~3岁最强,其次是4~7岁,8~12岁结尾。
  过去的学人都有大声读书的习惯。假设孩子一出生,家里面就有人大声读书,那这个读书的人在孩子眼里就是一颗移动的太阳。历史上,像鲁迅这些所谓文化大师,他们从小就享受着家庭温煦的阳光。他们都不是刻意教出来的,而是家里面移动的太阳“不经意照出来的”。得益于家人读书“录音”,短短几年所听所得,远远超过现在国学研究生一二十年耳听的内容。后来入私塾,眼睛看着书反复读,读的过程既是识字的过程,也是让这些文字“从植物变成动物”的过程。文字只有从植物变成动物,在大脑里充分活跃起来,文人才能够灵活地驾驭运用这些文字。
  过去的私塾老师不讲解文章句读什么意思。孩子整天读那些不懂的东西,心里面积累多了,就会闷得慌,就希望赶快消解。所以,过去读书都称为做学问。心里面有了“学”自然就有了“问”,问也就是指疑问。怎么消解那些疑问呢?扩展阅读。孩子扩展阅读,如同听从写书人分析讲解。这就叫以书解书,以学解学。
  世界上人人都熟悉的声音是什么?雷声。雷声是阴阳和合的天鼓。人人熟悉雷声,不止是听一次,而是听了很多很多次。有父母抱怨孩子不好好读书,而很少有人意识到,因为父母不作为,不给孩子“打书雷”,而出现了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拿起书大声读书,孩子置身其中,不管眼睛看着哪里,他就会像听雷声一样,听熟知晓。父母读书,同一本书要反复读,最好热情洋溢。父母两个人同时“读同一本书”,很容易催发孩子读书的热情。两个人读同一本书,如同男女俩老师同上一节课。
  据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网报道,全国已有数以百万计的家长采用过“打雷”施教法,其中有超过十万家庭兢兢业业。父母双双坚持“打雷”,重返传统,造福孩子,有的孩子两三年下来,就能读国学研究生都难读的书。也有的父母采用“打雷”施教法,孩子半年(每天不超过1小时)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数学教育,效率远远超过5倍。
   
   
   
   
   
   
   https://aisshopp.com/fengshui-2024%e2%98%a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